发布时间:2013年01月29日 16:12进入复兴论坛来源:中国新闻网
□他的生活很有规律,严格按自订的作息制度运行。喝酒可以说是的一种嗜好,但他从不贪杯。这位中国的“头号烟民”说戒就戒,放下就没有再抽。
1989年11月,终于辞去了自己最后一个职务主席。一个伟人主动离开政治舞台,同他步入政治舞台一样,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全家人支持他退休,为的是他能更加健康长寿;而他自己一直希望早点退下来,为的则是国家的前途、党的利益。退休后,的生活是恬静的,虽然晚年含饴弄孙欧宝app体育,意趣超然,却时时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关心中国的命运和前途,对现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工作决不加以掣肘。
作为妻子,卓琳非常了解的生活习惯和爱好。爱看书,看马克思、列宁著作及中国历史经典书籍、中外文学名著。因此,卓琳平时很注意收集、借阅喜爱看的书籍。据说,少年时代的聪颖过人,书读三遍即能背诵。在莫斯科学习期间,更是接触到大量的革命理论书籍。他早年的读书经欧宝app体育历,给他后来的革命活动和生活带来了巨大帮助和精神安慰。看书时不死记硬背,不读死书,而是特别着眼于运用,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思考,着眼于用书本知识正确指导新的工作实践和事物新的发展。他以读书为一大乐趣,乐此不疲,孜孜不倦。家里订了10多份报纸,他每天“雷打不动”,都要将它们浏览一遍,家人常开玩笑地说他是家里的“信息源”,是各种新消息的“发布官”。
据报道,还喜欢看小说。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严家炎在国内出版的新著《金庸小说论稿》中提出:是内地最早阅读金庸小说的人。夫人卓琳女士说,在70年代后期自江西返回北京,就托人从境外买到一套金庸小说,很喜欢读。1981年接见金庸时,第一句话就是:“你的小说我是读了的。”
自己读书,劝人读书,他还指导编书。1993年,近90岁的冒着酷暑,亲自审定《文选》第三卷文稿。他很认真,一篇一篇地看。认为,这本书是从大的方面讲的,从大局考虑的,认为这是一个政治交代性的东西。他认为革命要靠“两杆子”“枪杆子”与“笔杆子”。重视“枪杆子”的也是个“笔杆子”,他才思敏捷,文笔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早在战争年代,与他共事的同志形容他写东西是“倚马可等”。简洁、明快、短小,是他文风上的突出特点。
他的生活很有规律,严格按自订的作息制度运行。通常,每天清晨8时起床,然后在庭院内散步半小时左右。院子外围约140米,他每天“定额”走上18圈方才“鸣金收兵”。每转一圈,他走的步数都是一定的,像在虔诚地完成一件十分严肃的任务。他对待散步就像对待工作一样认真,从不偷懒、不取巧、不抄近道。雨雪天不方便,他就在走廊里来回走动。有时,他还做几节自编的健身操,扩胸、伸腿、舒筋骨。这是晚年“动补”的主要方式。早餐多安排在8点半,多是喝些豆浆,吃些油条或馒头。上午,在阅读国内外报刊新闻摘要和中央办公厅送来的简报与文件。
午餐安排在12点,和家人一起用餐,一大家有十三四人分坐两桌。午餐通常是四菜一汤,其中两荦两素、一杯茅台或黄酒;他爱吃辣椒欧宝app体育。午饭后,一般稍作休息。下午有时约牌友打桥牌。
晚餐在6点半,常常是一个汤和一碟炸花生、黄豆、杂果仁。吃饭时,爱了解子女的一些情况,但只听不作回答。晚饭后,没有特殊情况一般要看中央台的“新闻联播”。晚10时许,结束一天的生活。
喝酒也可以说是的一种嗜好,但从不贪杯。他喜欢喝法国的葡萄酒,但更喜欢喝贵州出产的茅台酒、杭州的黄酒。有一次同一些退下来的老同志团聚,竟接连喝了6杯茅台而脸不改色,仍旧谈笑风生。70年代初,他蒙难江西时,喝茅台困难了,就喝当地最便宜的酒,有时夫妇俩自己酿米酒。他在1989年退休的当天,深知父亲的喜好,提出送一瓶好酒给父亲。后来,医护人员出于对身体健康的考虑,建议他不喝白酒为好,欣然接受,改喝加饭酒,进餐时一小杯,从不过量。
曾在家做过近两年厨师的管建平回忆说:“打心眼里说小平一家是过日子的人。两年里,我做什么,他们吃欧宝app体育什么,绝对不挑食。只是他们的口味重一点,偏爱辣,我便在做菜时多放点辣椒、辣椒粉就行了。”据介绍,用餐时喜欢各种各样的青菜都吃一点,于是管建平特意为准备了一个小盘子,各种菜都夹上一点,戏称为“五味俱全”。回锅肉、扣肉、粉蒸肉、臭豆腐、腌胡萝卜丝,是他常吃的。“他家有一个习惯不浪费欧宝app体育,剩饭剩菜一律下顿做成烩饭、烩菜接着吃,就是炖菜剩下的汤都要留到下顿吃。”无论法定节日还是民俗节日,或者遇上谁的生日,邓家把握住一点,从不办酒席;只有在亲友、同事和部下来时,卓琳才会特地关照厨师加菜,还特地让厨师少放辣子。
20世纪80年代初,在身边工作的保健医生傅志义说:“小平同志从不吃补品,唯一可算补品的,是每天吃几颗大粒维生素。在他身边工作3年,我竟从未见他患过感冒,也很少见他吃药。”作为保健医生,傅志义明白像这样有多年烟龄的老人,如果一下子让他戒掉,反而会引起机体的平衡失调,带来危害,“况且他自己也在克制,平时在办公时基本上不抽,会见外宾参加重大国事活动也尽量少抽”。
有人说,是中国的“头号烟民”。当然,这话是从其政治地位而言的,并非是说他的烟瘾最大。即便是战争时代,他也没有离开香烟。在长征途中,没有烟抽,他和罗荣桓两人曾沿路找点破纸、干树叶子,用破纸包上当烟抽。在江西下放劳动的日子里,抽着烟,在深深的思索中忧国忧民。在恢复工作后他日理万机,抽着烟沉思默想,万家忧乐在心头,以民众苦痛为怀,构思着改革开放的每一个方针、每一项政策、每一次决策。吸烟在这时成了激发灵感的诱因。
人们曾经看到,在会议上,侃侃而谈,听者聚精会神。谈着谈着,他从放在桌上的“熊猫”牌烟中取一支,叼在嘴上,“噌”的划燃火柴点烟,深深地吸上一口,烟雾在空中飘浮,接着他又顺着先前的思路讲下去
吸烟危害身体。为此,家人十分替他担心,为他作出了种种限制性安排。1986年9月2日,他在紫光阁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电视采访时,一如往常那样掏出了香烟。记者迈克?华莱士也要了一支,可仔细一看觉得这烟不对劲:“哈哈,过滤嘴比烟还要长。”华莱士的这个发现使大为得意:“这是专门对付我的。我抽烟的坏习惯改不了啦。”
1988年3月25日至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一天下午,大会选举国家领导人。在主席台上就座的投过票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便习惯地点燃了一支香烟吸起来。坐在台下大厅中间的一位代表看见了,便对坐在旁边的另一位代表说:世界无烟日刚过,全中国全世界都大力宣传吸烟危害健康,小平同志为什么烟瘾这么大,开大会还吸烟呢?于是商量后决定向提出意见。
不一会儿,主持大会的宋平手里出现一张小字条,上面写着一行字:“请小平同志在主席台上不要吸烟。”宋平看过字条后会意地递给。看了看,笑着赶快把正在吸着的香烟熄灭了。此后,在主席台上再也没有吸烟。
事后,那位全国人大代表,一提起他在人民大会堂给写字条提意见的事,逢人便说:“同志这样认真地接受我们的意见,真使我们非常感动。” 这件事被传为佳话,党的领导人和普通代表之间平等相处、自觉遵守公共场合的秩序,赢得了人们的尊敬。退休后,出于健康的考虑,开始戒烟。对于一个有长期“烟史”的人来说,戒烟无疑是一件需要有坚韧毅力才能做到的事,但说戒就戒,放下就没有再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