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陽區,社區居民共商共治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十三五”期間,朝陽全區483個社區建成居民議事廳,搭建了1922個居民議事平台,給社區居民提供了豐富的建言獻策、參與治理的渠道。
五年間,朝陽區各社區解決了樓道堆物堆料、老舊電梯更換、小廣告治理等各類問題7000余件。以社區居民共商共治為發力點,撬動社區治理體系整體提升,全區打造了全要素小區129個、全景樓院500余個,煩心事得以解決,社區環境更加宜居,朝陽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提升。
走進位於朝陽區東湖街道的望京西園一區小院,數十幢漂亮的樓房映入眼帘,眼前的這些樓,樓門都干淨如新,樓道通透敞亮。
“以前咱這樓門樓道可不是這樣,小區建成20多年了欧宝app体育,早前樓道裡已經挺破舊了,有的人家還把雜物堆到樓道裡,堵得走不動道兒。”回憶起家門口的舊模樣,望京西園一區居民董秀華直搖頭。
環境的改變得益於社區共商共治機制。在2018年的東湖街道黨政群共商共治大會上,街道提出要在2019、2020兩年時間裡對望京西園一區進行環境改造。“社區大環境改善了,樓門樓道裡的小環境能不能也改善一下呢?”在社區問需會上,董秀華提出一個議題。
對於居民的提議,社區非常重視,經過居民、社區和街道的共商共議后,決定通過“創享計劃”對粉刷行動給予支持。隨后,居民們自己擬定計劃、撰寫提案,經過專家評委的審核,方案順利實施,僅用3個月的時間,望京西園一區10個樓、68個樓門、1至6層的樓門樓道的粉刷工作就全部完成。
你一句,我一句,議事的就是咱社區裡的人,議的就是咱百姓身邊的事兒。在朝陽區,“共商共議”不是一句空口號,而是在逐步鋪開的生動實踐。
在雙井街道九龍南社區,有人提出九龍花園2號樓南側小路坑窪不平,經過討論和策劃,11月份啟動了小路維修工程,坑窪路變通順路。“在議事廳的推動下,居民的煩心事被逐個解決。”九龍南社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社區今后還將邀請不同群體、不同年齡的居民參與到議事中來,圍繞美化環境、改造硬件實施等進行議事,補齊短板,不斷提升社區的居住品質,增強居民的幸福感。
“在社區治理的探索中,我們以共商共治為抓手,不斷加強社區協商,通過‘干什麼由大家定’‘怎麼干由大家議’‘效果怎麼樣由大家評’,激發了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內生動力。”朝陽區社工委(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從“要我參與”到“我要參與”,群眾意識的變化源自朝陽區多年不斷推行的黨政群共商共治工作機制。“十三五”期間,朝陽區以探索解決城市治理難題為抓手,進一步提高黨政群共商共治規范化水平,下延覆蓋范圍至小區樓院,做實、擦亮共商共治的品牌。目前,欧宝app体育483個社區建成居民議事廳欧宝app体育,各社區議事廳輔助以“網上議事廳”“移動議事廳”“微提案”等平台,實現了小區居民議事廳規范化建設全覆蓋,方便各類群體參與協商議事。
在居民議事廳的日常運行方面,朝陽區各社區對於居民需求和社區管理問題每月至少召開一次議事協商會,廣泛動員黨代表、居民代表、社區民警、社會單位代表、駐區單位黨組織代表、社會組織代表等參與社區議事協商,著力破解社區治理難題。
據統計,“十三五”期間,朝陽區各社區通過深化黨政群共商共治,有效破解基層治理難題,解決了樓道堆物堆料、老舊電梯更換、小廣告治理等百姓身邊事,五年間推動辦理實事7000余件,“服務群眾最后一米”取得顯著成效。
黨政群共商共治是朝陽區在基層社會治理方面的一個有效探索,“十三五”以來,朝陽區一直注重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欧宝app体育制定了《朝陽區“十三五”時期社會治理規劃》,提出了黨政群共商共治深化工程、社區治理強基工程、社會動員引導工程等重點工程。
在社區治理方面,朝陽區持續動員各類群體,多舉措開展探索實踐,不斷健全社工走訪聯系群眾制度,壓實社工包樓包院責任,公示責任人和聯系電話,推動社區回歸主責主業。在全區開展“社區成長伙伴計劃”,欧宝app体育制定《朝陽區社區成長伙伴計劃三年行動方案(2019年-2021年)》,指導社區探索實踐,實現社區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形成望京街道南湖西裡社區等具體實踐。深耕老舊小區治理,通過基層黨組織引領、大小物業套管、社會資本參與、國企物業托底等模式實現物業服務管理提升欧宝app体育,形成望京街道“一會多盟”、八裡庄街道“大小物業”、東湖街道“紅色管家”、東風地區引入朝陽家園物業等典型經驗,勁鬆街道形成引入社會力量參與老舊小區更新的“勁鬆模式”。
社會動員引導方面,朝陽區按照“一中心、多基地、廣空間”建設思路,搭建區級社會動員中心(創享空間)、43個街鄉級社會動員中心、135個社區級公益空間,構建形成三級社會動員平台體系。大力推進社區創享計劃,採用“居民提案”的方法動員社會力量有效參與社區治理與社會建設。社區創享計劃以“多彩精致和諧社區”為主題,引入“社區規劃師”,積極倡導街鄉“社區微景觀”設計。目前全區483個社區中已有32個街鄉318個社區開展創享計劃。開展社區鄰裡節,構建社區文化載體,培育社區精神,增強居民社區認同感和歸屬感。